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生论文 > 正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题目及范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提升心内科护士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
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化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提升心内科护士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实际效果,通过选取某三甲医院心内科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4周的沟通技能专项培训(含理论授课、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对照组维持常规工作模式,培训前后使用护士沟通能力自评量表、患者满意度问卷及第三方行为观察评估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显示,实验组护士在沟通能力各维度(共情表达、信息清晰度、非语言技巧等)得分显著提升(P<0.01),其护理患者满意度(92.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8.3%),研究表明,结构化沟通培训可有效优化护士沟通行为,是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路径。

护理学毕业论文题目及范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提升心内科护士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第1张

护患沟通;技能培训;心内科;护士能力;患者满意度


护患沟通是护理实践的灵魂纽带,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有效沟通是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的基石,在心内科等高风险科室,患者常因病情复杂、治疗压力大而产生焦虑与信息需求,此时护士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与心理状态,临床实践中沟通不足、信息传递偏差等问题频发,国内研究显示,近65%的护患纠纷源于沟通障碍(李等,2021)。如何通过科学培训提升护士沟通效能,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

护理学毕业论文题目及范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提升心内科护士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第2张

2 文献综述

1 护患沟通的核心价值

有效沟通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水平(Williams, 2019),提升治疗信心,研究证实,当护士采用清晰、共情的交流方式时,患者医嘱遵从率可提高40%(Chen et al., 2020)。

2 沟通障碍的现实困境

护士常因工作负荷重、缺乏系统培训而陷入“技术优先,沟通滞后”的困境,调查显示,仅35%的护士接受过正规沟通课程(王,2022),导致临床中术语滥用、倾听不足等问题凸显。

3 培训策略的有效性探索

结构化培训如“SBAR沟通模式”已被证实可提升交接效率(Johnson, 2021),情境模拟训练则通过沉浸式演练,增强护士的应变与共情能力(Smith & Davis, 2020),但针对心内科专科情境的定制化研究仍较匮乏。


3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以某院心内科40名护士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0)与对照组(n=20)。

2 干预方案

实验组接受4周模块化培训:

  • 理论模块:医学术语转化、共情沟通原理(8学时)
  • 实践模块:冠心病患者焦虑应对、介入手术告知情境模拟(12学时)
  • 反馈改进:角色扮演录像回放与导师点评(4学时)

3 评价工具

  • 护士自评:《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Cronbach’s α=0.89)
  • 患者反馈:住院满意度问卷(含沟通专项条目)
  • 行为观察:第三方盲态评估护士日常沟通表现

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与卡方分析。


4 研究结果

1 护士沟通能力提升显著

实验组培训后沟通总分较培训前提升32.7%(t=8.42, P<0.001),尤其在“病情解释清晰度”与“情感回应”维度进步突出(见表1)。

表1:两组护士沟通能力得分对比(x̄±s)
| 维度 | 实验组(培训前) | 实验组(培训后) | 对照组 | P值 |
|------------|-----------------|-----------------|-----------|--------|
| 信息传达 | 3.21±0.52 | 4.65±0.31★ | 3.38±0.47 | <0.001 |
| 共情表达 | 2.89±0.61 | 4.32±0.28★ | 3.02±0.54 | <0.001 |
| 非语言技巧 | 3.05±0.49 | 4.18±0.33★ | 3.11±0.42 | <0.001 |
(★表示与培训前比较P<0.01)

2 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

实验组护理患者满意度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χ²=5.87, P=0.015),患者特别提及:“护士能耐心用比喻解释支架手术,让我不再恐惧。”

3 行为观察验证技能迁移

第三方评估显示,实验组护士在“主动倾听”“避免术语”“情感确认”等关键行为发生率超85%,而对照组不足60%。


5 讨论

本研究证实,结构化沟通培训能突破传统“经验型沟通”局限,心内科护士通过系统性学习:

  1. 掌握“患者语言”转化能力:将“心梗后负荷降低”转化为“心脏需要减轻干活负担”,消除信息鸿沟;
  2. 建立情感连接模式:如对介入手术患者采用“告知-共情-赋能”三步法,显著缓解术前焦虑;
  3. 形成可复制的沟通框架:如“PLAN法则”(Pause倾听-Listen回应-Acknowledge确认-Next步骤)提升交流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沟通培训需与专科特点深度融合,心内科患者常面临生死焦虑,护士除掌握通用技巧外,更需理解心血管疾病特有的心理反应模式,本研究中“急性心衰患者家属告知”等定制化情境演练,正是效果显著的关键。


6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针对心内科护士的系统化沟通技能培训,能有效提升其临床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沟通不是天赋,而是可训练的专业技能,建议:

  1. 教育层面:将沟通课程纳入护理继续教育必修模块,开发心内、肿瘤等专科沟通指南;
  2. 管理层面:设立“沟通质量”护理敏感指标,与绩效联动;
  3. 研究层面:探索沟通培训的长期效果及不同科室最佳实践模式。

护理的真谛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用沟通照亮患者心中的希望——当技术到达极限时,恰恰是言语的力量开始显现。


参考文献(部分示例)

  1. 李敏, 张华. 护患沟通障碍导致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护理管理, 2021, 21(5): 710-713.
  2. Williams K. et al. Communication in healthcare: a narrative review[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Research, 2019.
  3. Johnson L. SBAR Tool Implementation to Advance Communication[J].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 2021.
  4. 王丽. 临床护士沟通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12).
  5. Nursing: Scope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 (4th ed.). ANA, 2021.

附录:沟通培训课程表、患者满意度问卷样题
致谢:参与研究的护士及患者


全文约2800字,结构清晰,以实证数据支撑论点,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规范,且避免深奥术语,确保可读性,可根据实际研究数据调整结果部分细节。

0